順昌路,一條建於1901年的老街,靜靜地藏着上海的城市記憶。這裡曾是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舊址,孕育出木心、陳逸飛、徐悲鴻等藝術大家,也見證了石庫門建築的演變與中西文化的交融。如今,CCD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在這片歷史之上,以「中海順昌玖裡」為名,重新詮釋屬於上海的生活方式。




這個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設計項目,並非單純的空間重構,而是一場對城市文化的深度對話。設計團隊以「榮宅」、「裡弄」、「石庫門」為靈感,將老上海的建築語言轉化為現代空間的敘事元素。建築外牆延用傳統裡弄公館的原磚尺寸,並以非遺工藝師梁航氍設計的浮雕作品與石雕細節點綴,異形磚的成品率僅約5%,卻為整體空間注入了獨特的手工溫度。





走進大廳,時間彷彿隨步伐一同流動。設計提煉出榮宅的線條語言,以黑白框架重組空間結構,配搭海派風格的地磚,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場時光交錯的旅程。入口空間強化了建築的線條感,翡翠石材的門把手低調卻不失奢華,地面則以大理石人字拼花鋪陳,金屬飾面與錘紋玻璃細節交織出古今融合的場域氛圍。






設計師以民國時期海派大家的生活方式為藍本,將空間劃分為「四季花廳」、「私宴」、「書房」、「茶室」等主題場域,每一處都蘊含生活的節奏與儀式感。中古傢具與懷舊物件的選擇,讓空間多了一份人間煙火氣。






燈光設計亦是空間情緒的關鍵。柔和的暖黃光暈投射在地毯、沙發與靠椅之上,構成一幅幅海派東方的生活畫面。牆面上的油畫與復古傢具交織出中西融合的浪漫詩意,地面石材與拱形結構的呼應,則讓古典與現代在此共舞,展現出優雅與精緻的空間語言。





轉入負一層,空間語彙更為大膽。強烈的曲線與塊面感營造出豐富的視覺層次,八角望台的設計向經典致敬,並以當代語言重新演繹,擺脫平庸,回歸優雅。拱形牆面、懸挑樓梯與精緻地面拼花巧妙串聯整體空間,讓人在遊走之間感受到一種溫和而雋永的慢時光。


泳池區則以現代簡約手法構築,猶如一方靜謐小院,層次分明,視覺豐富。私宴區的異材質混搭與天然大理石的黑白紋理,牆布刺繡的工藝細節,共同營造出一種不喧嘩卻極具個性的空間氛圍。




CCD以細膩的筆觸,在歷史與當代之間搭建橋樑,讓「中海順昌玖裡」成為延續城市精神的載體。身在其中,設計就是對生活態度的深刻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