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對談
從深入對話延伸出無限創作可能:我們邀請你一同窺探Space Copenhagen的創作視野

這家跨領域設計工作室成立於2005年,專營環球私人住宅、酒店和餐廳的室內設計,以及藝術裝置、藝術指導、傢具、照明和精緻物品項目,兩位創辦人Signe Bindslev Henriksen和Peter Bundgaard Rützou與我們深入詳談

Space Copenhagen把自己的創作方向稱作「詩意現代主義」,透過平衡的對立面,包括經典與現代、工業自然、精雕細琢與極簡、光與影,來開闢新道路。二元對立和好奇心是人類的基本條件。工作室運用直觀方法體現根據特定環境、功能需求和對人類行為的基本興趣來塑造獨特設計,即是一種對以品質和耐用度為中心的慢美學信念。

(攝影:Joachim Wichmann)

Space Copenhagen打造的高級室內設計項目與日俱增,如紐約屢獲殊榮的11 Howard酒店、倫敦Stratford酒店、廣受好評的熱門餐廳Geranium和哥本哈根首家Noma等,同時夥拍領先全球的製造商,為GUBI、Stellar Works、Fredericia Furniture、&Tradition和Mater等製造備受讚譽的傢具設計。

(攝影:Joachim Wichmann)
(攝影:Peter Paul de Meijer)
(攝影:Joachim Wichmann)
(攝影:Joachim Wichmann)

你們對設計的熱情從何而來?是甚麼因素促使你們成立門戶,創辦Space Copenhagen?

Signe Bindslev Henriksen:我們各有不同故事和背景,但我們都在運用多元方式面對生活、學術、建築、音樂、藝術和設計等的環境中長大,從而對文化層面培養出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我們認為這是人類福祉和理解本質的條件。也就是說,我們透過不同方式找到自己的道路,在丹麥建築學院畢業後,在剛開展各自旅程時相遇。

Space Copenhagen合夥創辦人Peter Bundgaard Rützou和Signe Bindslev Henriksen (攝影:Martin Bubandt)

自2005年聯手後,我們一早已決定設計理念應該盡量保持開放、積極和好奇。我們始終如一地以挑戰自我為目標,在成就上繼續推進和進步。我們避免出現自滿的心態;我們是兩個個體,擁有一個自然而然的回饋系統,不斷地發現自身處於某對話或對事物的質疑中,從而互相推動、幫助和指導。世界是我們靈感的核心來源,可以是來自藝術、音樂,或我們周邊的氛圍。我們經常旅行,沉浸在各地文化和歷史中,這是一種能持續下去的體驗,並融入工作室的整體設計過程中。

(攝影:Joachim Wichmann)

可以詳細說明工作室的設計方式「詩意現代主義」嗎? 你們如何將這核心價值投進每個空間項目裡?

Peter Bundgaard Rützou:「詩意現代主義」意味我們是置身快節奏世界中的人類,指向對現代思想的好奇和信仰。同時,我們也被美和美學等無形價值所吸引。最重要的是,我們盡量不受流行趨勢的影響,畢竟,工作室的目標是讓設計具有永恆魅力。因此,我們與材料的關係是基於研究使用不同類型的石頭、木材、金屬,以及各式處理和材料組合的可能。

(攝影:Peter Paul de Meijer)
(攝影:Joachim Wichmann)

請簡述你們的設計流程?

Signe Bindslev Henriksen:我們的設計過程以慢美學為重心,優先考慮品質和耐用程度。我們深思熟慮處理每件事情,確保每個決定背後也建立於明確的理由。透過頌揚工藝和物料之美,我們希望為每個項目留下持久的印記。因此,我們的顏色和材料板多數是樸實柔和,建立在我們的慢美學理念上,運用適當的留白,尊重我們選用的色彩和質素。我們敏銳地意識到,每當工作室完成一個專案,生活便以多面向的形式展開。因此,材料、燈光和顏色在設定空間基調和情緒方面帶有關鍵因素。

(攝影:Peter Paul de Meijer)

你認為Space Copenhagen面對過哪些最大挑戰,也取得了怎樣的勝利?

Peter Bundgaard Rützou:身為建築師,我們的日常工作本來就是在挑戰和勝利之間不斷跳躍的感覺!工作往往受很多因素影響,而這些因素並不一定在你可控制的範圍內,你必須善於處理和面對。換句話說,Space Copenhagen團隊克服過許多巨大挑戰,不僅限於本地項目,還包括在世界各地與鼓舞人心的合作夥伴一起工作,這種感覺就是巨大的勝利。

(攝影:Joachim Wichmann)
(攝影:Joachim Wichmann)

對你來說,「家」需要具備哪些元素?

Signe Bindslev Henriksen:我們深信這不設特定公式,最重要的是在創造過程間忠於個人的直覺和熱情。開展每個專案時,我們必定與居住者或空間使用者進行深入對話,以確保工作室能夠利用特定方式為項目注入意義、靈魂和理由。對我們個人而言,我們的工作生活非常忙碌,而且經常出差,所以會希望自己的家能散放平靜、舒適和引人反思的氛圍。這需要對細節、物料和觸感的關顧,透過使用自然、樸實色調和觸感材料讓空間在情感上更平易近人。像拼圖一樣有意識地使用材料:木材、石頭、皮革、羊毛、亞麻,有助讓感覺更完整。從廣泛意義上來說,我們喜歡照明對空間帶起的作用。照明是如此神奇,可以徹底改變家居或空間的氛圍。我們生活在一個寒冷、有時非常黑暗的國家,所以更喜歡溫暖、柔和的燈光,並有意識地利用陰影,這有助創造出具包容力的舒適環境。

(攝影:Joachim Wichmann)
(攝影:Joachim Wichmann)

在處理商業和住宅項目時,工作室會否採用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Peter Bundgaard Rützou:如上所述,不論從事商業還是住宅項目,我們總是與客戶和合作者進行深入對話,先了解項目的願望和背後原因,以及未來的發展用途、功能和總體要求。歸根結底,專案完成後,它就不再屬於我們了,唯有仔細考慮所牽涉的需求、願景和拼湊意念,才能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就是說,在整個過程中,空間用戶的體驗就是我們關注的重心——無論是美學、氛圍或功能。

(攝影:Joachim Wichmann)
(攝影:Peter Paul de Meijer)

你們如何引導公司走向未來?

Signe Bindslev Henriksen:北歐建築和設計植根於理解我們作為人類的實際生活。解決方案和美學靈感源於我們對互動、節奏和儀式層面的相關意識,而這些因素亦會隨​時間推移慢慢改變。無論是在個人或專業層面,這種生存方式都是我們傳承和成長的關鍵部分。從Kjærholm的極簡設計到Juhl的有機平衡和Arne Jacobsen的俏皮活潑,這些設計大師都表現出對不同文化和旅遊的開放態度,從而在元素之間創造自然對話。 憑着這項傳統,我們以彌合過去和未來為指導。處理每個項目時,我們都喜歡觸手可及的多層文化參考,採用現代方法,同時深入研究跨時期的精彩設計。透過這種方式,不斷推動我們的設計實踐向前發展。

(攝影:Joachim Wichmann)
(攝影:Joachim Wichmann)
(攝影:Joachim Wichmann)

你們的夢想專案?誰是你們的夢想客戶?

Peter Bundgaard Rützou:此時此刻,我們已跟夢想客戶處理夢想專案,我們愛極了自己所做工作的多樣性,無論是就個性、規模、地點還是類型而言。

(攝影:Joachim Wichmann)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ublished on October 0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