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綱(Jeff Tung)從事建築行業超過38年,是香港註冊建築師,也是香港建築師學會的資深會員,豐富的專業經驗涵蓋混合用途、商業和酒店項目的規劃、設計和項目管理領域,足跡遍及香港和內地。Jeff近期完成將昔日的新世界中心重建成Victoria Dockside,以及尖沙咀海濱的優化工程後,目前正負責設計和管理的項目包括皇都戲院保育計劃,和杭州望江新城新世界藝術中心綜合發展項目。除了熱愛建築,Jeff亦鍾情美術攝影,特別是建築、風景和街頭攝影領域。他的獨特之處在於透過獨特構圖、角度和技巧來捕捉日常風景,並運用層次和氛圍來展現光影對比。此前,他曾與Vincent Ng和William Tseng合作的攝影展《山水築城》,並大獲好評。密切留意Jeff將於2023年12月舉行的展覽,並追蹤他的Instagram專頁@jk_tone
在成長過程中,童年/教育背景如何推動你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就讀於喇沙書院,大學選修建築系,於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就讀,在這城市生活了大半生。我有幸參與了一些標誌性的項目:香港君悅酒店、中環廣場、Victoria Dockside和皇都戲院等,並曾與創意十足的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KPF、SOM、Field Operations、WilkinsonEyre、Büro Ole Scheeren和Shigeru Ban Architects),以及具啟發性的室內設計師(Bob Bilkey、John Chan、John Morford、Tony Chi、Andre Fu、Joyce Wang、Nelson Chow、Lyndon Neri、ab concept的Ed Ng和Terence Ngan, 以及Spiers Major的Keith Bradshaw) 合作。
是甚麼因素促使你涉足建築界?
小時候,我經常發白日夢,喜歡創意寫作、藝術和抽象繪畫。建築對我來說似乎是一個更有趣的主題,現在回想,我認為是命運。我現積極向中學生介紹和推動建築專業(曾在英基港島中學、喇沙書院和Arch Education演講),以協助他們決定選修科目。
你會怎樣形容自己的審美觀?
美學方面,我有不同的喜好和品味;極簡主義,線條簡潔而注重功能,但我偶爾也會被現代瀾漫的波希米亞風所吸引,這屬於另一範圍;融合鮮豔色彩和圖案的自由風格,營造輕鬆而具藝術氣息的環境。
對你來說,甚麼才是出色設計?
我會說是無形的設計:當某事某物設計得如此精良時,你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你可以每天使用它,但不會花時間觀察設計本身,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用戶友好性、舒適度、照明、音色、人體工學傢具、靈活設計以及與大自然的融合等。
你對香港或亞洲設計及建築界的未來有何想法?
我認為設計和建築的未來將會由多種趨勢和發展所塑造,我可以舉出設計Victoria Dockside時的一些考慮為例:第一,可持續性和生態友好的設計:隨着人們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關注,大家也紛紛注重設計出盡量減低生態足跡的建築和空間。這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綠色材料、高效的廢物管理系統和可持續的建築實踐。其次,科技的融合,越來越多被帶到到設計和建築中。虛擬現實(VR)和擴增實境(AR)獲應用來成就沉浸式設計體驗,讓客戶在施工前可先預視空間。建築信息模型(BIM)也變得越來越流行,方便建築師和設計師創建精細的3D立體模型,從而簡化設計和施工流程。然後就是智能建築,利用科技來優化能源消耗,並增強安全性,從而改善城市空間的整體功能。這包括照明、製冷/供暖和通風等自動化系統,以及實現高效資源管理的互連基礎設施等。這個時代的設計必須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和靈活度:建築師和設計師正在探索「組裝合成」建築法、靈活佈局和多用途結構等概念,以便輕易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利用空間,並隨時間的推移重新調整建築物的用途。此外,還必須要以人為本:設計師越來越注重創造滿足客戶需求的空間,例如優先考慮使用者的福祉、用戶友好性、靈活性和舒適度。建築師和設計師強調將大自然融入建築環境,將自然光、植被、水景和天然材料等元素整合到建築物和城市空間中,創造出促進身心健康、生產力和與自然連繫的環境。 最後,還有全球化和文化影響,設計和建築深受環球趨勢和文化交流的影響,從而將不同的文化元素和當地背景融入作品中,產生出獨特且與環境相關的設計。
你的攝影之路是怎樣展開?它給你最大滿足感的地方是甚麼?
一切始於我學習建築之時,當時我們獲鼓勵運用相機(或草圖)來記下有趣的建築物、細節等用作參考。從業以來,我就開始偶爾用相機拍攝現場和已經完成的建築物照片。直到大約10年前,我開始在Victoria Dockside現場用iPhone拍照時,攝影才成為一種愛好。與其拍下常規的現場照片,我嘗試捕捉場地的光影。也是在Victoria Dockside的建設階段,我開始在現場拍攝黑白照,並進而探索更深更廣的城市景觀。最令我滿足的是可以在新環境中發現新的表達方式,還有當照片啟發觀眾欣賞我眼裡事物的一刻。
你的攝影注重結構、線條和幾何抽象,為何會有興趣捕捉在自然界和人造建設中可見的細節?
大概這來自於我的建築背景以及對簡潔線條和形式的偏好。我也喜歡光/陰影、反射等的抽象景象,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如何產生有趣的構圖。我也在嘗試從新的視角探索其他主題和大自然,尋找其他表達情感和想法的創造方式。
你認為成功的攝影應該體現哪些特質?
一些關鍵因素會影響照片的整體品質,包括構圖、燈光(展現深度、質感和情緒)、曝光(明暗平衡)、色彩(產生情緒並設定氛圍)、故事性和影響(喚起情緒或捕捉決定性時刻)。一幀成功的攝影應該能夠吸引觀眾,並留下深刻印象。此外,我還受到佛教徒兼前攝影師釋常霖的一句說話所啟發,他指:「攝影的重點在於⋯⋯看不見的部分。」
你會建議攝影師到哪些地方走走看看?
每個地方、任何地方⋯⋯攝影師不應只去某個特定的地方,重點在於如何感知/觀察周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