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對談
為設計賦予哲學深義,一乘建築創辦人細訴對空間規劃的思考與實踐

「設計是一種研究、提煉、內求、過程、轉換的新專業訴求,通過草圖和模型的推敲方式」

一乘建築兩位創辦人張博和王晶晶細談,就好像呷着一壺愈泡愈濃郁的香茶。這間在2015年成立於深圳的創作事務所,一切源於兩位志同道合的建築師對思考和實踐的熱愛。他們聯同一眾規劃師、建築專才、室內設計師、工匠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統籌和策劃每個項目,確保呈現空間的整體性和啟發性,讓人和設計能互動交流。「以人為本、敬畏自然」,他們一直堅守信念,化未知成為可能,創建符合使用者心裡渴求的模樣。我們榮幸邀得兩位分享對創作和未來路向的前景,並一窺他們對於作為人和從事業界的修行。

你們可以簡介一乘建築的成立背景嗎?公司創立之前,兩位創辦人張博和王晶晶分別從事哪個行業?最後是因為哪些原因促成大家聚集起來成立公司?

成立一乘建築前,兩位創辦人一直在業內知名的大公司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兩人因對建築的熱愛而走到一起。成立公司前 (2015年以前),大型公建、住宅、商業綜合體類的項目是當時的社會主流,兩人在國外遊學及領略內地各種文化的過程裡,交流設計思想,兩人不約而同的認為,建築除了關注效率和複雜性以外,更需要顧及的是使用體驗和感受:空間不分大小、不分內外,也需要與人產生連繫。在由二人母校深圳大學組織的TEDx上,張博分享工作之餘的設計實踐,也正正是這次分享,令現為是商辦地產交易服務平台的頂尖企業點點租的創辦人陳晨感耳目一新,幾經曲折終於找到了張博,給予一乘建築首個項目「阿基米互聯網孵化器」,此後,張博與王晶晶便走上了獨立建築師的創業之路。

合夥創辦人張博
合夥創辦人王晶晶

對你們來講,理想的空間建築和設計,應該包括哪些特點?這些精心製作的空間,能對人與所在地的交流和連繫帶起怎樣的作用?同時能對人們的情緒做成怎樣的影響?

理想的建築空間需要考慮對人性的關懷、對環境的理解、對建造難易度的共情、對自然的敬畏、對自我實現的克制。有鑑於每人各自的獨特性,故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地理位置的項目時,我們團隊都會進行前期研究,大至環境、文脈、肌理,小至使用者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個人習慣等。我們希望每個空間也可以帶給使用者更多內心安定的感受。我們透過對空間秩序的鋪排、空間感的放大或擠壓、材料與光線、空間與自然的關係,來創造符合使用者內心需求的空間。在某些特定的公共空間、冥想空間中,能讓使用者感受到人性的關懷和思想的觀念,在空間中產生歸屬感、價值感、幸福感等。在一些具備社會屬性的項目中,我們會關注空間與社區環境之間的關係,將建築立面作為一個公共空間的體量去考慮,讓它能為社區生活的人提供更多公共價值,而這種「利他」方式正正能帶來「互利」,為周邊居民提供便利,也為商家帶來人氣和生意機會。在辦公項目中,我們會將企業文化轉譯為空間語言,在創造開放舒適的辦公環境同時,將企業文化與空間融入,使在其中辦公的同事感受到自己所創造的價值,把工作變成熱愛。在一些需要將精神集中專注的展示空間中,我們會運用光和材料來做一些實驗性的空間,有條件的情況下使之與某些特定的環境因素結合,以實現在展示空間中內心的平和感。

你們會怎樣定義自己的創作思想和風格?

設計概念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敬畏自然。觀念、文化都是因人而起,所以我們在探索設計理念或靈感時,皆從人出發,或者是觀念、文化出發。風格上,我們希望設計不會局限在裝飾語言的形式,利用當代人文的生活理念包容文化的符號,使之形成與空間對話的因子。

你們處理的項目範疇包括室內辦公空間、室內商業項目、社區商業及公共空間,以至住宅物業,在這些功能和目標迥異的空間作品裡,有沒有你們一直所堅持的共通創作觀點?

「以人為本、敬畏自然」,回到前面幾個話題中,就是對人性的關懷、對環境的理解、對建造難易度的共情、對自然的敬畏、對自我實現的克制。這是一種綜合平衡的狀態。

哪項作品讓你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更可被視作公司發展的里程碑?

燕晗高地,文化集合體的綜合改造,這是一個坐落於大都市中心區——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OCT創意園——中的一處安靜角落。這裡有着與快速發展大城市相反的慢活節奏,處處都是與鋼筋混凝土森林相反的燕晗山郊野公園。初到此處時,整個建築已被自然包裹起來,我們有感這就是一處被意外遺漏的驚喜。我們可以在房子裡聞見自然的味道、聽見鳥鳴蟲嚶。於是,我們希望這座文化集合體在改造完成後,可以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場所,於此同時,人也可以跟自己對話、與環境對話,所以我們創造了很多模糊建築內外、將自然接引進來的空間。Oct創意園緊鄰深圳最中心的道路深南大道,當人們從繁忙的交通工具中走出來,進入組團小路,再一路上到燕晗高地時,心的感受是從「快速」過渡到「平和」。在這個建築裡,站在劇場外的連廊遠眺,能看到大城市少見、「沒有高層」的天際線,整片天空被釋放出來,人心自會開闊。

你們最欣賞或仰慕哪位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創作人?你們有沒有遇過哪位恩師/人生導師,在創作旅程上留下了重大的影響?

最喜歡欣賞的建築師包括安藤忠雄、路易斯康;最喜歡的藝術家則為詹姆斯特瑞爾、坂本龍一;喜歡的思想家/哲學家:薩古魯、阿德勒。

我們共同的人生導師是亮心私塾的創始人丁曉輝老師。丁老師並不是設計師,但是一位教授人生智慧的老師,在跟隨丁老師的過程中,我們懂得了敬天愛人、尊重宇宙自然的法則和規律,學會與自己相處,學會與情緒相處,學會了更多的覺察他人,學會管理自己的慾望,有時候遇到幾個好項目排山倒海而來時,可能會因為貪心而想要都做,但其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起事情來說,人更重要,當我們的關注點從事物轉向人時,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因為心境變了,對事物自然的體會也慢慢變化。這對設計來說,是件好事,意味着我們能將有限精力,從對外部的焦慮中轉移到對內在的關注上來,可以更全面的去體會和感受。

近十年間,中國的建築和設計市場出現了甚麼巨大的轉變或新趨勢?依你們觀察,這些是好的改變嗎?一乘建築又能怎樣回應這些趨勢?

其實我們並沒有太多關注市場趨勢。我們了解到地產從黃金十年走向了白銀十年,至於現在是甚麼十年,還沒有人來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是像過去那樣的爆發式增長了。消費者就是每一個使用者,市場的需求也從「量」更多的關注到「質」的層面,雖然大環境的現狀似乎並非像過去那樣「穩健增長」,但這是好的改變,說明過去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人的物質精神需求。社會在向好方向發展時,肯定都會有陣痛,就像老鷹展翅高飛前需要啄掉自己的指甲那樣,是會疼的。

我們的回應是無論大環境怎麼變,都要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分,對自己、對團隊、對客戶有交代。世界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我們不能控制外界的不確定性,但可以控制自己對「不確定」的看法。我們堅定相信只要花百分之百的精力去燒水,水就會沸騰。敬畏自然、敬畏規律,也包括事物發展的規律。前幾天收到施工方的電話,說客戶在施工方跟前表揚了我們,客戶說:「我喜歡跟一乘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無論出現甚麼問題,他們都不會避開責任,而是去主動解決問題,有些問題甚至並不是他們專業內的問題,但一乘總是在想辦法幫我解決,有時候是找朋友,有時候是幫忙找資源,最後再一起商討解決。」收到這段意外的稱讚時,我們發現,原來聚焦認真地做自己本分的事情,是會被看見的,這種看見也是對我們的價值感實現的回饋。

對於有志加入建築設計行列的人士,或年輕的後輩們,你們會有甚麼建議或忠告?

任何事情、任何行業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想着換公司或轉行,因為個人的底層邏輯不改變,換公司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轉行也會遇到同類的問題。遇到問題不可怕,逃避問題才可怕,因為問題會一直在哪裡沒有被解決。遇到再大的問題時,問問自己的初心是甚麼,當初為何選擇了這個行業。如果是因為熱愛而選擇,那就要想方設法堅定的走下去,如果不是,就可以問問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自己的榜樣是誰、他們有什麼特質、如何具備這樣的特質」等這樣的話題。

可透露你們現正處理的項目和未來發展方向嗎?

最近剛剛中了一個海邊酒店的建築方案設計標,是亞洲第一深潛酒店俱樂部;同時還在做一個文化創意園的投標、wonder lab深圳總部辦公室設計、低燒眼鏡店萬像天地店設計、一處私宅設計。我們之所以同時能處理這些看上去非常不同的項目,是因為我們讓團隊一直在保持「研究性」,無論遇上了甚麼項目,開始階段都需要研究。研究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唯有如此,當我們遇到從來沒接觸過的新類型時,才能找出方法去完成。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現在一樣,不對項目的類別設限制,設計是我們可以為社會為他人創造價值的工具,只要是我們能做設計的項目,那就是一次難得的幫助別人實現夢想的機會。這也是「一乘」名字的意義,一乘就是「1 x」,「1」就是自己、本我,我們需要做好自己,修好本我;「x」是一種媒介,目前這個媒介就是「設計方法」,「1 x」的意義就是:我們通過設計方法來與世界建立各種連結,1乘任何數都是那個數,代表的是,我們通過設計的工具,去幫助客戶實現他們的夢想,幫助他們創造更大的價值,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ublished on February 0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