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藝術家Tom Sachs個人展「Painting」,於巴黎Thaddaeus Ropac在1月17日舉行至2月24日

「如果你想學習作畫,就從畫你自己的畢加索開始吧」

Tom Sachs是位堅持不懈的創新雕塑家,以其對工程和設計傑作的精心拼貼再創作而聞名。樸素的泡沫芯和膠合板取代了大量生產的鋁材和聚碳酸酯,工業活力和手工藝術的結合已成為他的標誌。Sachs的中心主題集中在美國文化和社會,利用幽默和諷刺來對待這些議題。藝術家透過模仿奢侈品和全球品牌,有趣地參與了企業生態系統和「品牌形象」的理念,透過融入藝術環境之中,這些品牌亦產生了轉變。

Tom Sachs (Photography: Mario Sorrenti)

1990年代,Sachs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花了幾天時間研究Piet Mondrian的畫作,並使用膠合板上的膠帶重新創作幾幅作品。正是透過這些早期探索,他開始建立自家工作室的精神,善用已有材料來重建他想要的物體,並有意地揭示創作過程,以及其中的挑戰和缺陷。藝術家的作品明顯是以手工製作,從而提高我們對生產技術的認識,扭轉現代化面向更清潔、更簡單和更完美的機器製造趨勢。Sachs不斷挑戰傳統的藝術實踐,從他的雕塑、繪畫到在Web3和NFT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以及他突破界限的設計和合作中可見一斑。

Tom Sachs
First Steps, 2023
Acrylic and Krink on canvas
182,9 x 152,4 x 3,8 cm (72 x 60 x 1,5 in) 
(TSA 1464)
Courtesy Thaddaeus Ropac gallery, London · Paris · Salzburg · Seoul © Tom Sachs. Photos: Studio Tom Sachs

Sachs出生於1966年的紐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並獲多間藝術館永久收藏,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紐約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巴黎Centre Pompidou、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以及米蘭Prada Foundation等。

為了是次在巴黎Thaddaeus Ropac Paris Marais舉行的展覽,Sachs沉浸於畢加索在1937年至1945年「戰爭年代」期間創作的畫作中。藝術家運用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重新想像對方的作品,並通過以下方式挑戰畢加索:將他與兩個對手進行對比,包括長期競爭對手Marcel Duchamp和Lisa Simpson。本次展覽將Sachs對畢加索、Duchamp和Simpson作品的重新詮釋帶入對話中,對繪畫的目的進行諷刺反思。

Tom Sachs
Scenes from Moby Dick, 2023
Acrylic and krink on canvas
91,4 x 106,7 x 3,8 cm (36 x 42 x 1,5 in) 
(TSA 1470)
Courtesy Thaddaeus Ropac gallery, London · Paris · Salzburg · Seoul © Tom Sachs. Photos: Studio Tom Sachs

繪畫是Sachs多次回歸重拾的媒介,展出作品源自藝術家專注於繪畫和色彩時期的概念得來。在他的紐約工作室中,四周擺滿了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畢加索和Duchamp,兩位20世紀巨匠。現代主義畫家和突破界限的諷刺畫家常常處於對立之地,他們對藝術作品的不同看法促使Sachs將兩者正面交鋒於「Painting」展覽中。

Tom Sachs
Rotorelief, 2023
Acrylic, Krink, and harware on panel 152,4 x 121,9 cm (60 x 48 in)
(TSA 1477)
Courtesy Thaddaeus Ropac gallery, London · Paris · Salzburg · Seoul © Tom Sachs. Photos: Studio Tom Sachs

Sachs在探索畢加索於1937年不為人知作品所使用的線條和形式時,發現與自己的相似之處。Sachs的作品中反覆出現的粗線條,源於美國塗鴉和街頭藝術的影響,並模仿自畢加索等藝術大師的純黑線條。Sachs為展覽重新構想的展品,反映出他在畢加索作品中發現的強烈共鳴。

Tom Sachs
Seated Woman, 2023
Synthetic polymer and Krink on canvas 101,6 x 76,2 x 3,8 cm (40 x 30 x 1,5 in) 
(TSA 1478)
Courtesy Thaddaeus Ropac gallery, London · Paris · Salzburg · Seoul © Tom Sachs. Photos: Studio Tom Sachs

戰爭的恐懼和死亡給畢加索帶來了沉重壓力。因此,展覽中的靜態畫不帶柔和的死亡象徵,如水果或花朵,而是以人類頭骨、獸頭和帶刺的海膽為中心。與這種傷感方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畢加索俏皮而感人的童年場景:通常描繪他的家庭和隨行人員的孩子,似乎將運動、生活與新一代的希望聯繫起來。

Tom Sachs
Still Life with Skull and Pitcher, 2023 
Synthetic polymer and Krink on canvas 
121,9 x 152,4 x 3,8 cm (48 x 60 x 1,5 in) 
(TSA 1472)
Courtesy Thaddaeus Ropac gallery, London · Paris · Salzburg · Seoul © Tom Sachs. Photos: Studio Tom Sachs

在畢加索的蜿蜒線條和混合色彩作品之旅中,Duchamp大膽的黑、紅、白Rotoreliefs向觀眾展現出兩位現代藝術領袖之間的競爭。雖然畢加索的作品是按其原裝尺寸再現,但對Duchamp的Rotoreliefs的重新想像,卻獲戲劇性地增大到原裝尺寸的10倍。憑藉令人深刻的新尺度、色彩強度和銳利線條,Duchamp的單件作品在畢加索的作品群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鼓勵觀眾接受它對傳統藝術觀念提出的挑戰。 

當Duchamp於1935年首次推出直徑20公分的Rotoreliefs時,這些圓盤是一種商業物品,並曾在發明家展覽會上展出,被看作視錯效果而非掛放牆上的畫作進行銷售。長久以來,Sachs對大規模生產、工業化和商業化深感興趣,並在自家實踐中對相關主題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參與,堅定地站在Duchamp的一方。透過為展覽重新設計Rotoreliefs,Sachs對消費主義在藝術中的地位迷戀,跟畢加索所代表的純粹主義方法形成鮮明對立。

女性經常出現在畢加索的畫作中,並透過她們與畢加索的關係,作為承受世界痛苦的象徵。Sachs出人意料地把這特點納入由「Lisa Simpson」重新創作的畢加索作品之中,Lisa Simpson是電視動畫連續劇《辛普森一家》中的角色,既是女性又是虛構的「畫家」,是對畢加索的直接挑戰。這跟Sachs自己作品的關鍵原則相呼應,即是在藝術創作中尋找幽默、諷刺和玩樂的位置。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ublished on January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