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對談
空間的詩與秩序:與Office AIO合伙人Tim Kwan和Isabelle Sun的對話

自2014年創立以來,北京設計事務所Office AIO一直以其細膩而深具策略性的設計語言,在建築與室內設計領域中留下鮮明印記。由合伙人Tim Kwan和Isabelle Sun領導的團隊,擅長在空間中捕捉文化脈絡與日常節奏,將複雜的需求轉化為清晰而富有詩意的體驗

Office AIO的設計世界裡,空間不只是容器,更是一種語言,一種能夠講述地方故事、傳遞品牌精神、承載人們日常的媒介。Tim Kwan和Isabelle Sun的設計哲學深植於他們跨文化的成長背景與多元的職業歷程,從紐西蘭的系統思維到中國的城市節奏,他們以開放而嚴謹的態度,探索空間的可能性。他們相信,好的設計不在於形式的堆疊,而是在於如何讓空間與人、與環境、與時間產生真實而持久的連結。以下是我們與Office AIO合伙人的深入對談。

Isabelle Sun
Tim Kwan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Office AIO的跨界設計理念獲得國際認同。你們的背景如何塑造了創立初衷?

我們在台灣、香港和紐西蘭成長,這段多元文化的經歷讓我們對地方感和文化脈絡特別敏感。早期在紐西蘭和中國的設計工作,橫跨小型工作室與大型商業項目,讓我們鍛鍊了對工藝的執著與系統思維的掌握。Office AIO的誕生源於一個信念:好的設計既詩意又務實,是將複雜抽絲剝繭,化為清晰語言的過程。我們希望創造的空間能深植在地,同時跨越文化界限,引起共鳴。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你們的作品常把限制變成創作的起點。有沒有具體例子可以分享?

限制往往是激發創意的催化劑。我們其中一個早期項目,場地狹小、預算有限、工期緊迫。這些條件看似困難,卻促使我們回歸設計的本質,精煉出空間的核心語言,最終呈現出意外地寬敞且具沉浸感的場域。我們一直相信,複雜之中蘊藏着清晰的詩意。無論是歷史保育要求、不規則的空間輪廓,或是有限資源,我們都視之為重新思考與創造的機會。

你們的項目橫跨酒店、零售、文化與住宅空間。如何因應不同領域調整設計策略?

我們的設計始於傾聽,理解人、目的與場域。每個領域有其獨特節奏與需求,但我們始終以同樣的好奇心與嚴謹態度切入。酒店設計講求情感與記憶的編排,零售空間則重視清晰與連結;文化項目探索身份認同,而住宅設計則回歸親密與靜謐。我們會調整視角,但始終堅持對氛圍、細節與人性體驗的重視。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Office AIO如何在不犧牲美感與功能的前提下,將可持續性融入設計?

我們視可持續性為一種設計態度,而非風格。它從節制開始,重視耐用性勝於新奇,並以在地氣候與材料為設計基礎。我們偏好天然材質,探索被動式設計策略,並以質取代量。對我們而言,永續設計是以最少資源創造最深層的使用價值,讓空間值得被長久使用,而非輕易被取代。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你們的生活方式如何反映設計哲學?有沒有特定的習慣或環境啟發你們?

Tim Kwan:我從日常觀察中獲得靈感,例如街頭生活、城市節奏、光影在表面上的流動。我的生活方式傾向簡約與深思,就像我們的設計一樣。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Isabelle Sun:自然是我最大的靈感來源,紐西蘭的崎嶇海岸與台灣的鄉野質地深深影響我的色彩與感知。慢節奏、日常儀式與獨處,是我保持創意開放與內在穩定的關鍵。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作為共同創辦人,你們如何形塑彼此的創作默契?又如何處理不同觀點?

我們的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與直覺互補之上。彼此常有挑戰,但都是為了讓想法更好。多年來,我們學會在角色間靈活轉換,讓彼此的優勢自然浮現。分歧不靠爭論解決,而是透過設計,不斷測試、修正,讓作品自己說話。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對Office AIO的未來有何願景?近期有甚麼項目或合作讓你們特別期待?

我們目前參與的每個項目都充滿創新與探索的可能。其中一個是為個人護膚品牌進行空間重塑,結合深入研究與數據洞察,挑戰既有美學框架。另一個是為音樂人與錄音藝術家打造的排練場地,場域獨特,並導入業界領先的聲學設計,我們很榮幸能參與這個具轉化性的空間。此外,我們也與一位高度重視永續的住宅業主合作,積極採用被動式設計策略,進一步強化我們對環境責任的承諾。在本地項目之外,我們亦逐步拓展國際合作,與重視深度而非潮流的品牌與機構對話。我們的願景是保持好奇,持續進化,規模可以小,但思維要廣。

Photography: Wen Studio
Photography: Wen Studio
Words: Sphere Editorial
Published on August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