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對談
台灣十合室所從以人為本的視角出發,打破局限呈現貼合使用戶的生活空間

優秀的空間規劃始於環境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三位才華洋溢的設計師懷着共同的創作理想和原則,往同一目標進發

「每個設計的執行,除了解決基本需求和美感之外,我們更重視業主或是品牌的相對應關係,唯有更貼近使用者,才能夠反應出專屬客製的空間溫度,從中檢討出人與空間的關係。」台灣設計工作十合室所三位創辦人董家寶Dong、王華妮Joanne和朱俊勵Chris,深信理想的設計不應局限於特定形式或風格,憑藉對客人和環境的細意觀察及相處,三位致力「共同把每一件事情用最完美的方式呈現」,既不設計不足,也不為效果而過度設計,添加不必要元素,讓使用戶與其置身的環境能起共生共息的關係。我們誠意邀了Dong、Joanne和Chris進行專訪,了解他們的合作之路和公司的未來發展。

十合室所創辦人Joanne、Dong和Chris

可以介紹十合室所的創辦之路嗎?你們的團隊包括了哪幾位核心成員?

十合室所目前創辦3年,是由3位好友共同創辦,分別是董家寶Dong、王華妮Joanne和朱俊勵Chris。三人皆來自不同的地區和成長背景,Dong與Joanne來自台灣,而Chris則來自馬來西亞,因此對於十合的設計之路,希望未來可以朝向更國際與多元的方向前進。雖然三人的成長背景不同,但對於設計的喜好與理念相似,得以在因緣際會下湊合一起。Dong與Joanne曾是大學同學,而Dong與Chris則是前同事關係,三人長時間工作相處下,對彼此的工作模式與設計理念都有了一定的共識與共鳴,因而造就了今日的十合:「十」代表一份對追求完美的堅持,「合」則象徵我們將呈現更多元、專業,且跨領域的視野。

設計講求功能與美學的配合,你們每次接洽項目時,從構想到執行的創作過程是如何進行?你們的靈感多從哪裡搜集得來?

室內設計這行業基本上服務性大於個人表達,因此最根本的理念通常來自於業主本身。我們試著從人的生活中觀察,找到一些空間組合的現象。或是生活上一些不為人注意的相處模式,從這些裡找到可創造的設計語彙,或許就有不同的故事表達。另一方面,室內設計多數在於既定建築框架中進行的創作,透過建築結構本身,試着去解構並融入業主的生活想像,當生活 (功能) 與空間 (美學) 有了邏輯上的脈絡,自然就會產生和諧的設計,也能避開俗稱的 「over-designed」,意即過份的設計。

面對不太熟悉十合室所的受眾,你們會怎樣形容自己的創作原則和風格?

我們不會把自己定義在甚麼風格,但若然一定要歸類,應該可以歸類為現代簡約。我們對於每個時代所生產出的元素,都盡可能去學習好的一面。例如今天遇到的業主本身喜愛古典主義,我們會花時間去鑽研相關的語彙和比例,再融入到我們想要表達的空間。脈絡成形了,空間有了故事,業主也認同我們的設計創作。對於業主的喜好,我們會盡量去吸收,繼而篩選,再提供最適合的部分,同時盡可能避開過多的設計堆疊。

哪些創作要素是打造能訴說故事、帶溫度質感的空間設計的關鍵?

空間最大的關鍵在於生活,我們盡可能創造與業主本身符合的空間,透過居住者與建築本體的解構,嘗試創造出屬於該空間應有的面貌與格調。在這些創作元素的支持下,空間裡所出現的設計語彙與元素,皆來自居住者和建築本體所延伸出來的脈絡。我們相信溫度不僅僅在於材質表現,而是來自於居住者的個人品味與生活習慣。

你們最喜歡運用的創作物料是甚麼?它們能怎樣推進你們所構思的美學氛圍?

我們通常會以專案的個性去尋找適合材料,但經常在設計階段加入的大概是鐵件類,主要因為鐵件對細節上的刻畫能將空間的質感和氛圍提升到另一層次,鐵件可被客制化的彈性亦相對較高。其次是木皮類,天然的木紋能誘發生活氣息,而賞心悅目的木紋必須經過精挑細選。我們會針對個案去研究一些木頭的品種,以及染色處理方式,再搭配鐵件或不銹鋼和手作塗料,讓空間層次變得更豐富和有溫度。

你們視哪個項目為公司的里程碑或最引以為傲?

若是要談到轉折點,讓我們被大家關注到的案子應該會是寬硯藝廊咖啡廳 (Kuan-Yan Gallery) 以及海悅樣品屋 (Haiyes Model House)。這些算是我們同時期發表的作品,經過國外各大室內設計相關媒體如Frame、Leibal和Archdaily等報導後,也開始在台灣產生發酵和廣受討論。最讓我們感高興的是在Frame Award 2021上榮獲 Emerging Designer 第四名,並入圍Archdaily Building of the Year 2020 & 2022,後來也憑藉Haiyes Model House 項目贏得台灣金邸獎的金獎,讓十合室所更為人認識。

在接洽過的眾多項目中,你們曾從客人口中接收到最意想不到/最具挑戰性的要求?最後怎樣能迎刃而解?

最大挑戰應該是土貓水煙館 (Kedi Tonight Shisha Bar) 這個案子。此前,我們不曾接觸與水煙館相關的設計,但業主提到希望可以將水煙的獨特性強化出來,而這時期台灣的水煙館亦不算多,能鑽研的參考案例極少。設計過程中,我們逛了幾家水煙館,觀察客人和員工的動線行為,體驗水煙當下的感受、水煙的特性和製作過程,將這些一一記錄下來。在研究、體驗和消化後產生出的設計概念,便是大家現在看到的Kedi Tonight。

台灣室內設計界近數年最顯著的轉變何在?客人對美學和功能的追求方向有沒有很大的改變?

近數年間,台灣的室內設計界受生育率降低的情況所影響,開始朝向微型住宅方向發展。對於空間使用需求也因為家庭成員變少而越來越單純。建案的單一,造就房子格局變化少,因此在固定框架中要找尋突破點更加困難。目前的網路世界發達,客人獲取的資訊管道垂手可得,甚至開始自學軟體和閱讀設計相關書籍,不過對於專業人士而言,這些知識只是屬於我們的一小部分,不致於造成太大衝擊。

反而在設計溝通上,有些客人在討論過程中會發現大家的溝通語言相近,執行設計上很快可以抓到客人想要的重點,甚至是因為業主的獨特想法而為空間提供一個全新的突破點。而在空間材料運用方面,也會發現因為市場導向,業主的口味亦跟跟著改變,開始學習化繁為簡,對於整個市場而言算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中。

可否推薦/分享你們近來最喜歡的一套電影/一本書/一個展覽?

Joanne–姜淼 (畫家)
Chris–A Clockward Orange (電影)
Dong–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 (電影)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ublished on September 1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