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Henri-Martin II寓所,是一個屬於家庭的居所,也是Atelier MKD對空間美學與建築語言的一次深刻回應。設計概念由建築本身出發,設計師將空間的故事根植於其獨特的結構與歷史之中。Atelier MKD創辦人Marika Dru表示:「Art Deco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基石,同時我們希望注入屬於我們的現代性。」這種設計態度,既尊重歷史,也勇於創新,並引導出一個核心挑戰:「我們嘗試在嚴謹中混入圓潤的演繹態度。」

這種嚴謹與圓潤的對話,在空間細節中隨處可見。從以凹槽木樞軸打造的巨型門扇,到柔和曲線的傢具輪廓,設計師在比例與線條之間取得微妙平衡。這種雙重性不僅體現在建築語言上,也延伸至材質的選擇。Dru特別提到浴室的設計:「這種對比在浴室中表現得尤其鮮明,牆面塗層與Hainault石材之間的礦物質感,再配合粗糙凹槽木的配件,形成一種質地上的對話。」





空間的色彩與材質選擇亦展現出Atelier MKD對時間與風格的敏感度。他們選用自然靈感的材質與柔和色調,希望空間能夠超越潮流,歷久不衰。從廚房的凹槽橡木,到浴室的混凝土元素,每種材質都帶有個性與層次,而中性色調的布藝與窗簾則穩定整體氛圍,讓空間保持一種不張揚的優雅。

Dru形容這個寓所是Atelier MKD文化與願景的具體呈現:「我們成功營造出一種既精緻又簡約的氛圍。」這種風格融合柔和的空間感與精準的線條語言,已成為Atelier MKD的設計標誌。


為了實現Henri-Martin II寓所的「精緻與極簡」理念,設計團隊在傢具選擇上也下足功夫。他們將舒適包覆感的座椅,與雕塑感強烈的礦物質作品並置,例如Stéphane Parmentier的咖啡桌,形成視覺與觸感上的對比與平衡。部分傢具更由Atelier MKD度身訂造,向Art Deco致敬,包括更衣室與餐廳中的桌子設計,既呼應歷史,又展現現代語彙。




光線亦是空間中不可忽略的角色。設計師對光的敏感度,讓整個寓所呈現出一種近乎詩意的節奏。他們特別提到Pierre Bonnefille與Gwen Hardie的藝術作品,這些創作與他們所追求的「極致純粹」不謀而合,成為空間美學的延伸。




Atelier MKD以細膩的筆觸與深厚的美學修養,在空間中寫下屬於當代的優雅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