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一直是我創作的起點。」Emma Witter分享道,「我覺得骨頭本身很美,最初是從餐廳廢棄物中收集骨頭,清洗後再組裝成微型建築般的結構。之後我開始加入其他拾得的素材,包括珍珠、貝殼、珠子,最後以銅作為統一與提升的媒介,它既是對比,也是一種連結。銅能包裹脆弱、封存短暫,在有機與精緻之間展開一場持續的對話。」




Witter最新展覽「The Moon's Daughter is a Pearl」靈感來自Anna Souter的詩作,詩中描繪了月亮之女與珍珠的意象。她從中取材,結合古老象徵與天體女神 Venus 的形象,打造出一個如夢似幻的世界。展覽中的作品以市場廢棄的蠔殼為素材,重新演繹自然的殘餘。「我一直相信美存在於日常被忽略的事物中。我的創作就像煉金術,把微不足道的材料轉化為神聖之物。Venus這個符號本身就充滿張力。她代表美、生命力、慾望,也象徵神秘與力量。古人視她為晨星與昏星,一個不斷變化、時隱時現的天體。我很喜歡她的雙重性:柔和與剛烈、感性與神聖。我希望這種神話式的女性能量能在『The Moon's Daughter is a Pearl』中流露出來,帶出一種儀式感、敬意與超然氛圍。」




「在這個數碼化、疏離的時代,觸感變得格外重要。我希望作品能在感官層面上帶來安定與療癒。我將小型銅製物件視為護身符,讓人觸摸、珍藏,透過手感建立連結與意念。」





銅與回收素材如骨頭、蠔殼都具備一種感性質地,喚起轉化與記憶的主題。蠔殼象徵生命的痕跡,脆弱卻堅韌;而銅則因其導熱性與類似肌膚的氧化特性,隨時間演變。當兩者結合,呈現出愛的雙面性,美麗卻帶痛感、持久卻短暫。這些素材本身就蘊含一種渴望,而我希望這份情感能自然流露。


Witter特意選擇Gallery FUMI地庫展區展示新作,「這個空間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它像一個寶盒,在繁忙都市中是一片靜謐綠洲。那種地下室般的氛圍,像子宮一樣安靜而神聖。我把它當作神龕來佈置,與樓上熱鬧的群展形成鮮明對比,讓人彷彿走進一個當代洞窟。我希望觀眾能在這裡短暫抽離日常,感受一點魔幻的時刻。」

Witter的創作源於對敘事與世界建構的熱愛。她早年主修舞台設計,專注於場景美術,至今仍深受劇場感影響。「我會把物件當作道具來說故事、營造氛圍,激發觀眾的想像力,引導他們思考更深層的意義。作品的物理性與敘事性互相交織,讓觀賞體驗更豐富,也促進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互動。」




她的創作過程充滿合作精神,「合作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無論是與焊接師傅、古董商,還是肉販,他們會特地為我保留特定骨頭,這些交流讓我獲益良多。最終的作品都承載著這些關係的痕跡。共同創作的過程有種靜靜的喜悅,讓作品更有生命力,也更深植於社群之中。」




透過獨特的素材運用、協作精神與沉浸式空間設計,Witter創造出一系列引人入勝的作品,在多層次上與觀眾產生共鳴。她的藝術鼓勵我們重新發掘世界中的魔法,在不斷演變的藝術語境中,她的創作旅程提醒我們:連結、轉化與敘事的力量,正是美的所在。
Gallery FUMI
2-3 Hay Hill, Mayfair, London W1J 6AS
*展覽與畫廊夏季群展「Casa al Mare」同步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