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展覽回顧:EK Design、泡泡藝廊、毛樺 × 藝術家蔡贇驊,把紛繁萬象藏在九張長凳裡

展覽「萬象與留白」剛於本年初圓滿結束,我們顧你一起重溫精彩點滴

「當兼具功能的藝術傢具,遇上紛繁萬象的圖像語言時,將為藝術場域帶來怎樣的磁場能量?」

藝術家蔡贇騖Jacky Tsai深圳首展「萬象與留白」在2023年11月7日至2024年1月1日期間,於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舉行,並提出以上提問。而深圳泡泡藝廊亦受藝術家邀請,共同打造出展覽中的藝術長凳系列。

(Photography: Shenzhe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Urban Planning)

一位是從業室內設計領域20餘年的資深設計師,一位是探尋東方傳統文化和西方波普流行文化融合的個性藝術家,毛樺與蔡贇騁同樣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二人的結緣並不復雜,如蔡贇騁所說,就是「對傢具設計情有獨鍾,一開始說要在倫敦開咖啡廳,還沒開起來,那不如先在深圳做把長凳」。

看似美妙而意外的起因,背後也藏着彼此合力完成事情的共識,就是要做出一件兼具功能的藝術傢具。毛樺坦言:「Jacky是一位思路開闊、不太循規蹈矩的『接地氣』藝術家。在他的意識裡,設計和藝術並非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這也和我的觀念特別契合,我們都是屬於願意在這種邊界上游離的人。」

(Photography: Shenzhe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Urban Planning)

誠如藝術與設計之間混沌不清的界線,藝術家走向設計領域,設計師開始「放飛」的藝術探索,那麼,觀者和藝術品、傢具之間的邊界關係是否也能以新的形式進一步消解、再連結?通體暗黑的色澤,隱現密緻的紋路,深沉的力量之下湧動哲思隱喻。毛樺續說:「在國內,大部分人認為傢具就是功能產品,還處於『好即是貴』的認知程度,選擇去購買量產化的品牌傢具產品,也很難跟藝術品扯上關係。但也有少數人注意到藝術傢具這一領域。幾乎所有展覽裡的藝術品都是只能遠觀、不能近觸,但也不是所有藝術品都如『高嶺之花』一樣。藝術長凳的出現,不僅是『填補一種空白』,更是以自然而然的互動方式融入展覽、藝術品的一部分,觀者可以用身體感知藝術長凳的匠心工藝。」

於是,面對藝術傢具的未來,蔡贇騖提出「希望人們可以把這些可以用的藝術品帶回家」的期待。從展覽現場上看,配以絢麗圖案的藝術長凳並未喧賓奪主,外形設計簡約、且不張揚。在樸素的外觀之下,蘊藏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普普文化在當代藝術脈絡下的重生。在蔡贇驊眼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普普藝術有一種輕鬆、幽默、反諷。因此,他所呈現的作品核心也反映了自身對中西方文化的當代性思考,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學、神話與藝術元素,以及非遺手工材質與技藝。

拿到「中西合璧」這一命題的毛樺,與蔡賟騅所想不謀而合,二人指:「提起文化,往往有一種沉重感。在藝術家具的文化性挖掘上,我們希望做得輕鬆一點,嘗試在東方文化融入西方的幽默感,再重新演繹。從建築角度來說,中國古建築擅用木材,遠在西方的古希臘文明,那裡的人們更喜歡用石頭來建造房屋。」藝術長凳系列之一《開石》以染色木皮拼花契合藝術家的普普圖像語言,以石與木的材質結合,再用貝殼鑲嵌的工藝呈現以藝術家形象所衍生的「蔡將軍」。在傳統木材的橋接下,演繹匠人由東向西開鑿、探索石材的故事,生成一個探索西方文明的中國形象,極具趣味和詼諧、鮮活而絢爛。

(Photography: Shenzhe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Urban Planning)
(Photography: Shenzhe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Urban Planning)

回到展覽主題,毛樺對「萬象與留白」抱有自己的理解。「萬象」涵蓋藝術家在題材內容上的多維、表達形式上的廣泛、圖像視覺上的紛繁。「留白」則是留給觀眾,對作品、藝術家、展覽的思考與互動的回饋。毛樺坦言:「在西方人的眼裡,板凳上的傳統符號,也許是一個紋身、一個圖騰。Jacky把中國傳統瓷器裡的青花瓷元素進行了演變、梳理,仔細看會發現裡面所隱藏的一些小幽默和故事 。這就是留白帶來的感覺。」

(Photography: SHADØO PLAY)
(Photography: SHADØO PLAY)

透過是次展覽,但願世界上能出現更多「可居可賞」的家,讓藝術、設計自然而然地棲居於日常生活場景。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hotos: Images copyright all belongs to PP Design Gallery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Published on January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