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上海天文館藉着超凡建築,把浩瀚無垠的宇宙帶到地球

佔地3.8萬平方米之廣,這所全新天文館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天文學主題博物館

仰望星宿,你想到的有甚麼?對人類來說,其中一項最深不可測的神秘議題,不外乎天文宇宙學說。我們對浩瀚宇宙的無限好奇,讓以天文學為主題的建設和組織陸續應運而生,渴望把人與地球以外的廣闊世界接軌。駐紐約和上海的知名國際建築設計事務所Ennead操刀的上海天文館便是表表者之一。

事務所於2014年國際方案徵集中突圍而出,以不帶任何直線或直角的設計為主軸,如實回應宇宙的幾何形態和天體運行的動態能量。公司設計合夥人Thomas J. Wong表示:「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可以將天文館的功能和建築實體完全融合的存在,讓建築本身兼具教學意義,因此天文館的建築外形也藉鑑了部分宇宙運行的基本原理。設計靈感源於我們希望將人們內心對天文的認知融入到設計之中,讓遊客在邁入天文館之前便能從建築外觀完整地獲得這一體驗,而在參觀的尾聲,通過直接與星空接觸,還可以感受宇宙的浩瀚無邊,而這整個旅程都離不開建築本身的支撐。」天文館連綿不斷的帶狀建築是Wong對「三題問題」物理學說的領悟,把設計重點投放在太陽系內天體之間由引力所產生的運行軌跡,故四處可見彎形弧線和螺旋形綠化帶的應用,如中庭中心、入口天窗、天象廳的行星等,以象徵天體運行之美。

天文館包涵三大主體元素,包括圓洞天窗、倒置的穹頂和天象廳球體。位於天文館主入口的圓洞天窗,因應陽光照射而形成光斑,再從地面游走到入口廣場和反射池起舞,默默地見證着每時每刻的流逝。夏至正午時分到來,光斑與地面圓形標誌完美重合,讓光影成為時間的誠實記載。

位於球幕影院的天象廳球體,其中一半球狀建設懸置地面上,讓訪客能體驗到失重或反動力的狀態。源自宇宙原始形狀的靈感設計,鮮明突出,兼作客人的方向指標。球體儼如從地平線末端冉冉升起的新星,環繞而走,球狀隨即進入人們的視野,彷如置身球體下方,投進逼真的失重狀態。

而倒置的穹頂則位於天文館中庭頂部,讓訪客靜觀仰天,深思自身與宇宙的關係。這個巨大的玻璃結構更能遮去喧鬧城市和所在地的四周繁瑣,將人們能全情投入無垠宇宙,靜觀其變,細看春秋。穹頂下的720度螺旋形坡道從主建築油然往外延伸,象徵星系的旋臂,把訪客的眼光帶到建築之巔。

天文館本身的所在地已儼如自成一格的宇宙小區,建設坐落的綠化帶上包括臨時展區和長置展區、高約24米的太陽望遠鏡、天文台、光學天文館、教育和研中心,以及天空數字劇場等結構系列。

另設教育展覽和太空探索所需的設備及工具,務求為人們營造身歷其境的學習體驗。

未知置身平衡時空的人們又組構了怎樣的建設科技,嘗試了解位於這國度的我們?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hotos: Arch-Exist
Published on November 0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