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心是三峽茶旅小鎮初期啟動的建築重鎮,總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包括接待餐飲、文創零售、展覽展示、觀演劇場、共享辦公等多種複合業態,不僅承載三峽小鎮文旅服務的功能,同時將作為三峽茶谷文化的重要展示。
建築營設計工作室團隊表示:「設計的場地策略就是結合茶園的稀少空地,見縫插針、化整為零的佈置建築體量,讓其盡量融入茶園景觀之中,對現存自然地貌進行織補與串聯,兼顧標識性與功能性。經過充分的場地調查,設計選取了圍繞公共道路上下兩側的用地,將展示中心分為A、B兩個分區。」
A是一處由兩座高約7公尺的小山丘圍合而成的空地。南側毗鄰盤山道路,可遠眺連綿的茶田與遠山;北側進入一片深邃的小茶谷;兩座小山丘之上遍布茶田,中東側山丘上還有一座土牆灰瓦的當地民宅。在延綿的茶山中,平坦地面極為珍貴。因此設計團隊選擇保留山丘前的廣場,然後連接廣場到山丘之上,架起一座「橋」型建築。
「橋」依託山丘的高度和形狀順勢而成,南側呈蜿蜒弧線展開,連接現存傳統民居和多層次的地面高低,同時確保室內空間能盡享茶園景觀;北側採用直線強化連橋的體量感,並藏入山丘之中;橋下的空間也被完全釋放,成為大量遊客集散與活動的廣場。
B緊鄰集散廣場,就在不遠的道路轉折點。這裡地勢向下高差較大,偶有樹林點綴,是理想的觀景點。設計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近景茶田與遠景群山,形成一寬一長兩個觀景區,組成如樹木分叉般的小型觀景建築空間,屋頂與道路齊平成為公共觀景處。
設計團隊續說:「我們希望建築不僅是可觀之景,能與風景相適配;更應該是可遊之徑,就像置身於茶田之中,透過立體漫遊產生多維度的身體感觀。」故此,他們視此為一組充滿開放性的建築,不僅是透明建築立面,更是多高度、多方向的出入口,並藉由內部流線組織形成莫比烏斯環般的完整循環路徑。宛如茶田般柔軟起伏的大台階連接集散廣場,歡迎遊客到來,也成為廣場活動的天然背景。拾級而上,即可來到二樓的主要休閒空間。舒緩的建築曲線延伸出戶外走廊,直到建築東西兩端。東側建築盡端為緩坡室外階梯,與傳統民居圍合成小庭院,遊客可自由走上屋頂平台。西側建築屋頂微微翻起形成階梯,成為面向北方景觀的小型室外活動廣場,這裡也佈置了室外階梯與二樓室內相連。建築中心以旋轉樓梯和電梯作為交通核心,縱向連接首層、二樓和屋頂平台。
A建築首層東側處於大階梯下方,作為遊客接待中心,包括接待展示、休憩等候、農產品販賣等功能。設計保留了台階下方完整的頂部曲面形態,圓形的茶樹庭院提示着主入口位置。室內功能區採島狀佈置,牆面裝有LED螢幕,方便進行不同性質的活動。首層西側為共享辦公區,可獨立運作使用。二樓橋體作為咖啡書吧,呈曲線的竹鋼書架借鑒茶田的意向,結合咖啡台劃分多個區域,讓人們一邊細賞美景,一邊享受閱讀與咖啡時光。二樓東側的傳統民宅獲有效翻新,並與新建築主體連接,作為重點餐飲空間,建有開放用餐區、包廂、茶室、棋牌室等。餐廳採用原木與夯土漆等材料,低調回應建築物的地理屬性。屋頂平台具有最佳的遠眺視野,可帳篷露營、星空酒會,也成為建築體驗的重要部分。
B的影音功能與A的休閒娛樂功能互補,包含可容納100人的影音廳與多功能廳,適合舉行影視表演、婚禮儀式等活動。旋轉推拉的翻板為影音廳賦予靈活的使用模式,翻板開啟狀態下茶園景觀映入眼簾,成為音樂表演的天然背景。翻板關閉形成全避光空間,提供理想的放映場地。多功能廳觀景視角廣闊,既是影音廳的配套空間,也是可獨立使用的小型展示空間。由此可見,建築營設計工作室從細節到重大結構上,也用心呈現三峽茶旅小鎮展示中心的複合業態,滿足客戶和最終使用者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