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對談
上海空間設計事務所Sò Studio,以當代美學編寫百看不厭的設計故事

闖進創辦人劉夢婕和吳軼凡獨一無二的創作宇宙

美好的事物總教人一看難忘,日後能夠實際引用更加是意外收穫。創辦於2016年的上海空間設計事務所Sò Studio,便源於吳軼凡與劉夢婕一次無心插柳的合作項目。劉夢婕的家美得讓吳軼凡日後處理項目時不得不邀請對方聯手,一次又一次的無間合作落實了彼此對美好生活願景的一致價值。自此,她倆為多個零售空間、商業綜合項目、餐飲空間、文化機構、國際學校、工作空間、醫療機構、畫廊和私人住宅等,築構自成一格的專屬方案,運用極具感染力的氛圍和視覺效果,以及不斷開拓嶄新物料的突破,實踐了多個風格截然不同的空間。我們邀得兩位設計師分享創作靈感、近期推薦的上海設計店、以及欣賞的藝術家等。

Canal St (攝影:丁宇豪)
Looknow新天地旗艦店 (攝影:Wen Studio)
吳軼凡
劉夢婕

促使你們成為設計師的因素何在?Sò Studio的創作旅途是如何展開的?

吳軼凡:主要是來自設計師的成就感。每一個項目從設計圖紙到項目落地建成的過程,就像看自己的小孩成長一樣,是一個生長的過程。項目落地那刻的成就感是成為設計師的一個很大動力。

Looknow新天地旗艦店 (攝影:Wen Studio)
Looknow新天地旗艦店 (攝影:Wen Studio)
Looknow新天地旗艦店 (攝影:Wen Studio)

劉夢婕:美學一直是我喜歡的內容,也希望可以通過成為設計師從而影響其他人。

吳軼凡:Sò Studio其實就是從一個項目開始。我看到合夥人夢婕的家很美,然後我就記住了她。當時我有一個項目需要配合做軟裝搭配,就想到了夢婕並主動聯繫了她。就這樣我們開始了第一個項目,之後每個項目都一起做。逐漸地從兩個人變成三個人、五個人,最後變成一個團隊,就是這樣的生長方式,自然而然地就有了現在的Sò Studio。

Chikalicious太古匯 (攝影:Muyi)
Chikalicious太古匯 (攝影:Muyi)
Chikalicious太古匯 (攝影:Muyi)
Chikalicious太古匯 (攝影:Muyi)

哪些人或事件對你們的作品具有重大影響力?

吳軼凡:我們喜歡的當代藝術家對我們的作品影響很大。例如,處理江南布衣運動品牌PEU A PEU時,設計靈感來自當代波普藝術家Jeff Koons的氣球系列。處理三里屯野獸派項目時,項目整體的外牆設計受到硬邊藝術的啟發和影響。

野獸派 (攝影:Muyi)
野獸派 (攝影:Muyi)
野獸派 (攝影:Muyi)

劉夢婕:當代藝術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在當代藝術的影響下,我們覺得設計不僅是應對空間,還有空間裡的物體。很多藝術家會有紀念碑式藝術作品,在我們的空間設計中,我們將這種紀念碑式藝術作品變成空間中的精神核心。

Oxalis (攝影:王淅) 

請介紹一下Sò Studio的設計哲學吧。你們的美學取向靈活迷人,團隊是怎樣混搭物料和色彩,營造與別不同的氛圍效果?

吳軼凡:空間的敘事性是我們常用的設計手法,即是人們到達後體驗到空間傳遞的感受和表達氛圍,是一種來自空間本身的語言。通過空間的敘事性來定義整個環境的性格。每個客戶的需求都不相同,有的想要有強烈的視覺氛圍,有的想要強調平靜的空間感受。針對不同的項目我們所使用的材料和顏色都與整個空間的敘事性一致。在材料選擇時,我們不會被限制在特定的種類。設計過程中,通過SU建模來體現空間的材質和顏色。我們很願意嘗試實驗性的材料,有些材料是我們第一次將其應用在空間設計中或者是市場上未曾有過的。我們有時會把不曾出現在零售、商業和餐廳中的材料通過二次造型和處理後運用其中。例如辦公空間中常見的壁佈板,我們會把這種材料運用在零售空間中的裝潢,也會嘗試一些新型材料和不同材料的組合:用海綿包裹一些體積這樣的組合。

劉夢婕:針對不同項目我們會採用不同的設計方法。最重要的是一開始描述更多具故事性的感受,用故事來指引接下來的設計思路。材料和色彩是比較主觀個人的一種表達,我們通常更傾向於在一張白桌子上像拼貼藝術般完成材料和色彩的搭配與選取。

Oxalis的瓷磚壁畫 (攝影:王淅) 
Oxalis (攝影:Philippe Roy)
Oxalis (攝影:Philippe Roy)

你們近來的愛好怎樣影響着Sò Studio的設計?

吳軼凡:最近很喜歡藝術家Genieve Figgis,欣賞她對於顏色的運用和作品所表達的詼諧感受,Figgis對顏色的運用為我帶來滿滿靈感和啟發。

劉夢婕:對我職業生涯具有指導意義的是女性藝術家Rachel Whiteread。她的作品非常鮮明強烈,鑄造很多日常負形。

thé ATRE茶聚場 (攝影:丁宇豪:)

讓你們最滿意心動的自家項目?

吳軼凡:我最喜歡的項目是堅尼街CANAL ST時尚潮流買手店。項目位於上海新樂路一個歷史建築內,由於舊建築改造有很多難以控制的因素,例如,空間某牆體本來會按我們的設計規劃準備做塗料的,施工準備過程中剷除了原有基層時卻發現,鏟子留下的痕跡與原始牆面的顏色竟與空間非常和諧又富有美感,當即現場決定不做塗料,保持原始牆面的狀態。作為設計師在解決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同時,我們很享受這種過程中的 「意外」帶給我們意料之外的驚喜,這種不確定性也是設計迷人的一部分。

劉夢婕:在我們創業的初期做過一個書報亭限定店項目。我們把街道的精神場所改造成一個商業活動,同時又是一個對周邊居民和社區友好的社區活動。

thé ATRE茶聚場 (攝影:丁宇豪)
thé ATRE茶聚場 (攝影:丁宇豪)

最讓你們有成功感的時刻?

吳軼凡:輕鬆、愉快、熱愛的工作狀態是最有價值的體驗,與此同時能幫助客戶從美學和商業上取得雙重成功,也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有價值。

劉夢婕:從創業到現在,除了我們也出現了很多事務所,感覺大家在共同創造時代美學。

Peu A Peu by JNBY (攝影:丁宇豪)

你們最欣賞哪位本地設計師?有哪些本地設計店讓你們心動?

吳軼凡:近期很喜歡的本土設計師是琚賓,由琚賓設計和當代藝術家丁乙擔任藝術顧問的良壤酒店是建築和藝術碰撞的美好產物。

劉夢婕:最喜歡的本土設計師是劉家琨,很喜歡他設計的鹿野苑私立石刻藝術博物館。

Peu A Peu by JNBY (攝影:丁宇豪)
Peu A Peu by JNBY (攝影:丁宇豪)

你們的座右銘?

吳軼凡:把幻想活靈活現地帶到創意業界裡。

劉夢婕:城市紀念碑不一定是高聳大樓或大規模構築物,也有可能是廣場上的一個小雕塑、街角的咖啡館或書報亭。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ublished on February 0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