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唯想國際以編織之名,重塑空間的時尚語境

在理性建築與感性時尚之間,唯想國際編寫出一場關於空間的詩意對話

在南京德基廣場二期三層,一個名為「格序織造坊」的公共空間悄然誕生。由中國知名設計師李想主導,唯想國際團隊以一貫的藝術視野與建築語言,將時裝美學轉化為空間敘事,打造出一個既理性又感性的設計實驗場。

李想自2011年創立唯想國際以來,便致力於以創意驅動商業價值,將設計視為一種情感與文化的載體。她的作品橫跨商業地產、文化空間、零售、家庭娛樂與酒店等多元領域,屢獲國際設計大獎肯定。這次的「格序織造坊」延續公區改造的主題,選擇「編織」作為核心概念,將建築與時裝的共通語言交織成一場空間詩學。

空間設計以時裝的紋理為靈感,將千鳥格與黑白格紋從服飾印花中提取,轉化為室內裝飾的視覺符號。格紋不僅鋪陳於牆面與地板,更以不同尺度的線條貫穿天地,構築出富有節奏感的立體層次。這種幾何語言不僅傳遞出時尚的精緻質感,也讓空間在秩序與變化之間取得微妙平衡。

材質的選擇亦呼應服裝的層次感。硬裝部分以大理石與烤漆板為主,線條俐落而克制;軟裝家具則以皮革飾面呈現針織質感,包裹式造型柔化了走道的冷硬氛圍。黑白基調奠定了空間的雅奢底色,而香檳金元素則以精準比例點綴其中,延續高級時裝的光澤語彙,為整體設計注入細膩的層次感。

細節處理更是本案的亮點之一。標識系統以衣架為靈感抽象變形,既具功能性又富幽默感;盥洗區的頂燈則以禮帽造型呈現,光影之間流露出時裝工作室的創作氛圍。這些巧思不僅提升了空間的使用體驗,也讓設計語言更具敘事性。

李想認為,服飾是人類的「第二層皮膚」,而建築則是「第三層皮膚」。兩者皆以近人尺度的物件為載體,透過形式、佈局與細節傳遞使用者的身份與情感。她從這一共通性出發,將時裝的剪裁邏輯轉譯為空間構造,實現對身體的詩意包裹,並建構出一個高創新、可感知的公共場域。

「格序織造坊」讓我們重新思考空間的可能性,也讓設計回歸到最根本的問題:如何透過形式與材質,講述人的故事,傳遞情感的深度。

Words: Sphere Editorial
Photos: SFAP
Published on August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