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前來祖山濟心寺‧木佛博物館,感知中華文化的智慧與哲學

建築營設計工作室獲邀改造博物館,作為傳統寺廟功能的補充

祖山木佛博物館位於秦皇島祖山風景區濟心寺,是一座特殊的寺廟博物館。濟心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宋代,於半山之上遠眺城市與渤海,遺世而立,是祖山風景區重要的旅遊點。現況寺院於2002年原址重建,寺院整體坐西向東、依山而建,形成三進院佈局,博物館就坐落在寺廟建築群的最後一進。遊客穿過大雄寶殿的迴廊,便可看到立於高台之上的三座大殿,分別為觀心閣、藥師殿及彌陀殿,即是木佛展陳的場館。

身為博物館的主要展品,香樟木佛的歷史頗有淵源,原是日本收藏家赴浙江東陽訂製的木佛雕像。佛像在日本輾轉數十年,業主將其全數購回,反覆思慮後,決定將其落戶在祖山濟心寺安置。改造後的博物館將成為傳統寺廟功能的補充,人們可在此祈福靜心、觀賞雕刻藝術、冥想禪修,感知中華文化的智慧與哲學。嶄新空間為遊客提供更豐富、多層次的寺廟遊覽體驗。

獲邀改造博物館的建築營設計工作室團隊表示:「由於大雄寶殿與木佛博物館之間有近十公尺左右的高差,原始場地中存有一處高陡突兀的台階連接上下,台階中部立有一尊觀音石雕立像。 此處作為遊客進入木佛博物館的重要的前序空間,也一併考慮在本次設計更新的工作之中。」

新設計在延續寺廟中軸線以及保留觀音石雕立像的前提下,對現有前區景觀進行改造提升。為加強進入博物館的儀式感,前區景觀被設定為「雲台」,結合場地的高差條件,圍繞中心台階展開高度不一的七層水洗石階梯平台。設計同時擴大了觀音立像所在的休息平台,並將階梯的坡度適當放緩,以便於人的行走與停留。雲台以柔美的曲線形態宛如祖山雲霧逐層漫延開來,平台之上附有噴霧設施、草坪以及點景松樹。當遊客穿過不斷變幻的水霧之雲拾級而上,心情也逐漸平靜下來,三座大殿才慢慢顯露真身。

團隊續稱:「用於集中展陳木佛像的主殿是一座框架結構的仿宋式建築,大殿面寬30米,進深16.8米,殿內設有兩層環廊及樓梯,圍合出中部挑空高度近20米的高大空間。如何結合不同尺度的木佛造像營造多層次的展陳體驗,並能夠適配舊有佛殿有限的空間,創造可觀、可遊的當代精神性場所,是本次設計考慮的首要問題。」

設計借鑒了「塔」的建築原型,在大殿中創造了一座空心佛塔,作為立體展陳木佛造像的主要載體。 佛塔平面呈橢圓形,共七層,逐層向上收束,匯聚於長方形的佛殿空間頂端。 佛塔內部以曼陀羅為意向。曼陀羅意為壇場,即一切聖賢、功德的聚集之所,代表佛教文化的宇宙模型。

博物館兩側的耳殿被定義為講經堂,是博物館公共教育活動的重要補充。設計利用耳殿建築近11公尺的高度特點,在靠近天花的位置懸置四面發光經文金屬板,並利用鏡面反射材料進一步拔高空間,營造出亦真亦幻、頗具未來感的藝術空間氛圍。四周牆體皆為暗色吸音板,為講經堂營造了良好的光學與聲學環境,補足博物館的功能與精神屬性。團隊成功透過當代全新的方式詮釋佛文化藝術的精神魅力,讓人沉浸其中,遊歷、靜思、冥想,回顧自己的內心世界。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hotos: Wang Ning, Jin Weiqi & Xiao Shiming
Published on December 11, 2023